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24年9月24-28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插图
图片来源:中国工博会

 

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历经24届,工博会已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风向标”。盘点今年工博会亮点,我们可以看到还原魔方用时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机器人,可以看到多旋翼可收入机身的无人机,可以看到有望变成“空中出租车”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更不用说这两年大火的人形机器人,高频现身各展区。新速度、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各类炫酷、新奇的产品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炫酷产品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业更深度的变化:机器人的精密度越来越高、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可用场景不断拓展,此外,产品也更节能、更绿色。各类国产设备性能的提升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则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的不断推进。

 

几个“更”字看工博会新技术、新趋势

 

新产品、新技术是历届工博会的一大看点。几个“更”字或许能让我们一窥工业领域的蓬勃创新力。

——更快。在三菱电机展区,一款名为TOKUFASTbot的机器人装置,能以0.305秒的速度还原魔方,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了观众围观。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新纪录创造的背后,有AI算法的加成,让设备快速完成对颜色的识别和还原路径的计算;此外还有机器人伺服系统的精准控制和快速响应。“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半导体、锂电等需要精准控制的领域高效完成生产。”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插图1
工博会上,一台智能机器人在拼魔方。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更节能、更精准。在节卡展区,可以看到这一届工博会CIIF大奖得主JAKA MAX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手持”电视机,展示其在重负载、运动控制方面的实力。CIIF大奖是中国工博会打造的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奖项。从获奖产品中,可以看到全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前沿水平,以及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介绍,把JAKA MAX比做人的话,伺服驱动就好比人的运动系统,“我们把新一代半导体碳化硅技术运用到了它的运动系统里,让能耗降低了40%。目前该系列40公斤负载的产品,工作半径已经达到1.8米、最大末端速度至1.8米/秒,重复定位精度能够达到±0.05毫米,有发丝那么细。”

——更未来。“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用打车差不多或略微高一点点的价格,让大家乘坐这款飞机高效通勤,实现真正的‘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国内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带着其自主研发的全国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今年亮相工博会。

eVTOL又被称为未来的“空中出租车”,是一种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新交通工具。不同于传统通航飞机,eVTOL电动能源和电动化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行业低碳化发展,也让飞机智能化成为可能。

 

“我们的M1已于去年10月份完成首飞,并在今年1月获得民航华东管理局的适航审定受理。这款飞行器使用纯电能源,设计航程250公里,共有5个座位数,最大载重700公斤,未来将主要用于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城际间出行,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地面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表示。

 

人形机器人热度高 机器人行业的“老牌”企业和新秀纷纷布局

 

过去在工博会,观众视线聚焦在各式的机械臂、大块头工业机器人以及灵巧的协作机器人。今年逛工博会,则对人形机器人的火热有更直观的感受。近两年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掀起热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大脑,也带来更多智慧的可能。

 

今年的工博会上,专门设有人形机器人展区,十几款人形机器人各展神通。之前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也纷纷在展区展示其人形机器人新品。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插图2
工博会上,一台人形机器人在现场表演。新华社发(王翔摄)

 

身高170cm、体重75公斤,具备语言、视觉、触觉等多模态感知能力,手指灵活伸握、可自主完成工业生产领域的物料拣选和转移任务……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埃斯顿的展台,其首台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首次亮相。据了解,Codroid 01全身最大自由度共44个,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单臂负载5kg、步行速度可达5km每小时。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博士告诉记者,Codroid 01 全身共44个自由度,且配备有灵巧手。“机器人灵巧手可以直接执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了灵巧手,就能完成许多复杂、精细的任务。工业制造、危化品生产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优先场景,这些‘机器打工人’将从提高重复性劳动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等方面赋能实体经济。”

 

节卡人形机器人JAKA K-1也首次亮相本届工博会,该机器人高1.8米,全身具备29个活动关节(不包含灵巧手),双臂共有14个自由度,7轴拟人构型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和敏捷性。

 

为何这些工业机器人的佼佼者们纷纷踏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对此,节卡机器人首席工程师华磊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掀起一股技术热潮,这给协作机器人的下一步研发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思路。”在华磊看来,协作机器人企业在关节零部件等硬件产业化基础、控制软件、末端接口技术等方面有着一定积累,在技术产品化的阶段,协作机器人企业可为初创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软硬件支持。

 

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5月已经在上海浦东揭牌。今年工博会上,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也有亮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总监杨正叶表示,当前创新中心已经联合诸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通过训练场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能力。

 

所谓训练场,是数据生产和数据规模化场地。这里会模拟真实的应用场景,建设实时标定系统、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反馈系统,帮助人形机器人不断熟练场景应用。“人形机器人的上下游企业也深度参与进来,根据场景需求,做定制化的软硬件生产。我们希望尽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某些场景的应用普及。”

 

“国产化”有看头 推动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

 

今年的工博会上,国产化同样也是关键词之一。从工博会来看,国内制造业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已步入“深水区”,不断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将A处所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移动到B处,并整齐堆叠。”在东土科技展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对着眼前一台机械臂模样的工业机器人发出指令,“听懂”了指令的机器人能够将不规则散落在载物台上的小方块,根据不同颜色和形状大小,“思考”后码垛整齐。

 

据悉,“聪明听话”的工业机器人底层,应用了东土科技自主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鸿道操作系统(Intewell)。据展区负责人马璞介绍,类比于手机、电脑的桌面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也是工业领域各类软件的基础。目前,鸿道系统已应用于芯片、飞机、高铁、电网、机器人、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赋能,让操作系统扩展应用便利度大大提升。过去,为了调动机器人工作,需要进行复杂的代码编写、运动控制、机器人工作流程设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引入人工智能后,过去需要专业工程师对机器人进行3天左右的开发工作量,现在仅需5到10分钟就能完成,让一线工程师从繁杂的编程、开发设计中解放出来。”马璞称。

 

上海磁瀚装备展出的磁孤焊自动化焊接系统,同样是自主研发与生产。公司总经理尹凡介绍,该装备系统可以实现异型、异性材料的高质量焊接应用,其技术应用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多年垄断。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插图3
工博会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一款磁弧焊自动化焊接系统。新华社发(方喆摄)

 

近年来,空天和深海技术开发和资源利用成为战略布局的焦点。本届工博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在商业航天等领域的重要突破,并创下了数个“第一”。记者获悉,蓝箭航天的“朱雀2号运载火箭”突破了液氧甲烷双低温火箭的关键技术,是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也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并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推进剂火箭,开创了低成本发射和重复使用的新领域。

 

来源:新华社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25年9月23日-27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25工博会展位咨询:

周斌(经理)150 0055 9983

张丽(女士)135 1211 9684

线上报名:https://ciif.expoquan.com/55.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工博会 » 工博会闭幕盘点:从新技术、新制造看新未来
热线电话
展位预订
QQ客服
  •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
  • 电子邮箱
关注微信
  • 扫一扫,预订展位
回到顶部

2024上海工博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展CIIF

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2024年9月24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强有力推动和多方共同努力下,工博会已经成为中国工业领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展览盛会,成为我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本届工博会展会面积30万平米,预期超过2600家展商参展,逾20万中外专业观众参观。

展位预定在线咨询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展位预订